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内容页

洪秀全天朝宫殿今何在

时间: 2014-07-18   来源:互联网   作者:陈宁骏
  •  18647月底,攻入天京(南京)近两个月的湘军首领曾国荃,下令烧毁太平天国天朝宫殿,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曾有诗云:十年壮丽天王府,化作荒庄野鸽飞。然而,天朝宫殿当真灰飞烟灭了吗?

     
      天朝宫殿壮丽无比

      天朝宫殿呈南北向的长方形,周围十余里;四面数丈高的宫墙蜿蜒环绕,分内外两重,外曰太阳城,内曰金龙城;宫墙之外,开凿一道宽深二丈的御沟(护城壕)。天朝宫殿的规模可与北京的紫禁城相媲美,大致范围如下:东沿黄家塘至利济巷,西临碑亭巷一线,北到杨吴城壕(今珍珠河),南抵科巷一带。

      天王府南部有一巨大广场,最南端屹立着一列黄色大照壁,宽逾九十丈,上边彩绘着龙虎狮象图案。广场中央,还建有数丈高的一座天父台。广场北尽头,五龙桥横卧于御沟之上。

      天王府外城的头道大门真神荣光门,又名天朝门皇太门,门前刀戟林立,侍卫森严。外城二道门是真神圣天门,门的两侧有亭翼然,各以黄绿琉璃瓦覆顶,取名吹鼓亭真神圣天门又是通往天王府内城的头道门,所以也叫禁门。踏进圣天门,再穿过修长的雨道和忠义牌坊,就到了天朝宫殿的核心所在——“金龙殿,位置就是现在的总统府大堂。其后,依次是基督殿真神殿等九进殿宇,第九进殿宇为三层大楼,顶层绕以阑,阑内置长窗,屋上覆黄瓦,四角悬檐铃,登眺可及数十里。洪秀全曾说天朝自有九重天庭,或许即指这一番殿宇衔叠、深重莫测的布局。

      天朝宫殿的最后一部分是后林苑,它与内城的东花园、西花园,一起构成了天王府的游乐区。这里奇花异草,台榭亭阁,既有塘方十数亩的水池,又有曲径通幽的园圃;既有临风揽翠的石舫,更有金鱼活泼,荇藻纵横玻璃室以及天王消夏处”……苑内,还畜养着虎、豹、孔雀、仙鹤之类。据载,有一次一虎逸出,守苑的女兵们用长刀群毙之,洪秀全知悉后,下令将虎皮示众,以夸女兵之勇

      这项工程,是由素性机巧的两名广西工匠宾福寿和张维昆并肩担纲,规划督造,同时,从苏、徽、鄂一带招募了大批匠作兄弟,日夜赶工而成,许多材料是拆除明故宫得来的。

      诸多建筑劫后余存

      攻入天京的湘军肆意抢劫后,一把大火烧了天朝宫殿,但许多建筑并没有被完全烧毁。

      清人周壳慎在同治三年(1864年)对所见的劫后天王府有如下记载:大门前二吹鼓亭犹存,大堂如故,两檐柱朱漆彩画,中楹上悬直匾,嵌金字曰荣光大殿,大堂后穿廊如故……二堂以后屋全焚。验其残墙,似分左右二区。每区大楼五层……楼前各有石船二,长约八九米丈,石船上有木房,已毁。后园有小石山,山有洞。

      曾国藩心腹幕僚赵烈文在其《能静居日记》中,也记有同治四年(1865年)正月十一日所见的天朝宫殿:门外左右各有一街楼,相距只一箭地,楼中为影壁,影壁正中一楼,楼北为一楼,尚宏敞,上书真神圣天门,门内数十武,又一门,大小如之,上书真神荣光门。门内一河,上架石梁栏阶,皆刻龙。水北左右两亭,亭北正中伪殿,重檐圆顶,楹题皆泥金绘龙。中设暖阁,如官府堂皇之制。而大殿内穿堂甚长,以北皆毁,零甓满地……自穿堂以后至末层,尚七、八进。最后则三层大楼,梁柱已尽,壁上形迹尚在……满壁绘画。

      另外,清人毛祥麟的《对山书屋墨余录》及官文《荡平发逆附记》、吴绍箕的《四梦汇谈》中也有相似记载。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在吴友如绘太平天国战事图上,所绘的西花园、金龙殿等建筑,与现存布局均基本相符。

      种种迹象表明,天朝宫殿内的许多重要建筑,如金龙殿、暧阁、穿堂及左右附属建筑和东、西花园等,都没有完全烧掉。

      百年之后遗物寻踪

      那么140年后的今天,经过多次大规模改造加上风雨侵噬,天朝宫殿遗物还有多少呢?

      有许多人认为总统府大院内保存完好的最早建筑,是西花园的石舫不系舟1853年,太平军攻占并定都南京,不系舟初次受到大规模破坏。后来,也许洪秀全是广东人的缘故,对石舫十分喜好,修整保留了西花园内的石舫,并把它作为休憩和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。1864年,湘军的大火仅烧毁不系舟上的木质结构部分,下部船身全由石头砌成,又独立于水中,所以保存完好。解放后,因为多种原因,船舱上的木质结构多次按照太平天国风格修建,两边门柱上的一对彩雕木狮,雄伟健壮,狮子额头上的字颇引人注目,倒看又像字,这正是太平天国雕刻动物装饰中独有的纹饰特征。前舱两扇木雕屏风中的猴鹿(谐音侯禄凤凰麒麟,精雕细刻,神态生动,还有船头牡丹万年青及彩绘浮雕等图案,都带有浓郁的太平天国特征。

      石头可避战火,西花园的假山也逃过一劫。西花园内假山群主要有四处。第一处假山在煦园西南角,原有东、西两边呈字形石阶可上望亭,下有石洞亦可绕行,而今改造为单边上行,其下空洞已稍作扩大。

      第二处假山在夕佳楼北侧,占地不大,高约3,为中空山堆式,其下部有一洞,可容数人。在西南有一入口,拾级而上可登至顶部,即可遥望太平湖对岸之忘飞阁、棕榈亭等。

      第三处面积有300多平米,位于花园东南角,其东端高处有一六角亭,这就是太平天国时期英国人富礼赐(FOREST)在大院朝房所见的美丽的亭子

      第四处假山位于花厅与桐音馆之间,四周重叠湖石围绕,呈长方形,长20多米,宽约10。出入口东西各一,其间只有一条长约百米有余的蜿蜒曲道相联,道光帝特赐两江总督陶澍的印心石屋碑横卧在假山之中。

      煦园假山垒于何时已无从查考,有许多珍贵文物混杂于假山之中而得以保存,纶音碑胡待卫衙界碑等文物均是在假山中发现的。

      现在总统府中轴线东侧穿堂通往东区的一门额上,有篆书砖匾旭爽二字,字体及内容与院内其它门额不相类似,字已模糊,并有明显破坏痕迹,许多专家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天王府遗物,更可能是洪秀全手迹。另外,还有些抱鼓石、石基等天朝遗物,近年来不断被挖掘发现。

      1982年,在当时的总统府西面的部队用房室内地板下,发现了中古井,井栏为五色石,这很有可能是《四梦汇谈》中所述天朝宫殿西朝房的西有一井

      而真正劫后余生的是西花园的几棵老树。东北部有两棵近300岁的女贞树,现在编号分别为“193”“194”,始栽于清朝初年,现在树上有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树洞,有一棵挤到一幢二层建筑的地基,倾斜着向上生长。还有一棵长在太平湖边的银杏树也近200年了,编号为“192”,至今枝繁叶茂,冠如巨伞。

      国宝珍玩四处流散

      当年天朝宫殿被湘军洗劫一空,又被一把大火烧得体无完肤。现在的总统府大院(天朝宫殿遗址)只留下一些带不走、搬不动、烧不坏的天朝遗物。纶音碑、胡衙界碑现藏于瞻园,那些被湘军们掠去的金银珠宝、古玩家具等等,则四处流散了。

      现在,在总统府大院中轴线东部,约2000平方米的多幢晚清建筑,复原了天王宝座、天王书房、枢密室、又正月宫等场景。特别是金龙殿内的天王宝座,较为形象地再现了太平天国当年辉煌。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,按照东王杨秀清的说法,这座高广几等太和殿(北京)的构筑,乃我天王正殿。天王宝座高高在上,殿前张悬着四盏硕大的红纱圆灯,系元时宝物也;重重门户,间有帘幕,皆黄缎蟠龙,杂缀零珠碎玉;殿心,赫然一把沉香椅,大逾合抱,雕镂极细。据说,屋里陈设的种种珍玩,俱价值连城物,甚至有从圆明园流散来的稀世之宝。不过天王宝座在解放前,流落到了四川刘文彩的深宅大院里。


  • Copyright 2012-2020 www.ggtptg.com AII Reserved 太平天国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,不得复制!桂ICP备17010733号-2
  • 地址:贵港市港北区民主路广电大厦七楼 电话:0775-4599355